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医药制造业发展报告
作者:来源: 点击数: 264发布时间:2014年4月2日
医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述篇
——2013年吴中区医药制造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3年末,吴中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本文所指规模以上企业的标准为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医药制造业为各类制药、制剂及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用品等行业,下同)企业数为2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3.3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8亿元,创造利税14.5亿元、利润8.9亿元。
分析吴中区医药制造业2013年的基本情况,可见以下特点:
(一)保持增长趋势,调整中求提高
吴中区建区以来,2002年~2013年的十二年间,吴中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05.8亿元,年均增长22.3%;累计完成销售产值486.7亿元,年均增长22.1%;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74.1亿元,年均增长22.3%;累计创造利税81.6亿元、利润4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4%、18.3%。
2013年末,吴中区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为25家,比2001年末净增22家,增长7.3倍;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6591人,比2001年末增加5530人,增长5.2倍;全年应付职工薪酬4.5亿元,比2001年增加4.2亿元,增长11.3倍;年末资产总计达88.5亿元,比2001年末增加82亿元,增长12.6倍。
2013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变数较多,但是吴中区医药制造业迎难而上,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增幅减缓,但仍保持增长势头。
(二)综合优势凸显,成为重点产业
据吴中区医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制造业比重的分析,医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显示出新兴产业技术密集的优势。吴中区2013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占全区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7%,从业人员平均数占全区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3%,但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区制造业的6.9%、6.8%、 6.6%,利税占全区制造业的17.6%,利润占全区制造业的17.8%。医药制造业的高贡献率,凸显了产业优势,使医药产业成为吴中区制造业具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产业之一。
(三)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基地
吴中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吴中区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OTC营养补充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第三、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供应基地,全国品种最全的肽类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动物实验开放基地,“吴中药港”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强强联合,近年来建成一批医药研发机构(中心)。2013年新增5个医药科技基础设施,分别是: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的苏州市抗炎免疫小分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中科慧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苏州市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的苏州市显微外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爱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苏州市介入医疗器械技术与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苏州市药物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院。
(四)涉及领域广泛,奠定市场基础
吴中区医药制造业门类较多,包括化学药与医药中间体、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与制品、包材辅材制造及医药服务外包等几大类,每一类都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以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吴中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为例: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的有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及中凯制药厂、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等,生产中药饮片的有苏州春晖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物医药与制品的有苏州迪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天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苏州太湖美药业有限公司、苏州脉慧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劲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生产医疗器械的有天健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市锡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灵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爱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生产医用包材辅材的有苏州市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苏州锦新医用塑料容器有限公司等,生产药厂和医院专用设备、耗材的有苏州市远洋医药设备有限公司、苏州京庆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从事新药开发服务外包、检测检验的有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吴中生物医药服务平台管理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五)上下凝聚共识,助推行业繁荣
2013年,在区经信局的支持下,我区在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吴中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协会成为医药制造企业与政府部门密切沟通联络的新平台,有助于企业间深化交流合作、沟通开拓市场,壮大吴中医药制造产业基地。2013年9月,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吴中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协助区经信局召开了吴中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区科技局、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联领导和我区医药行业生产、研发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后,在会议纪要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提交区政府。区政府领导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于10月11日将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请科技、经信局从科技研发、平台载体、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会工商联深入研究。”11月28日,区委俞杏楠书记在区发改局(统计局)关于吴中区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的一份统计资料上作了批示:“发改、统计局对全区医药制造业的情况分析很全面透彻。医药产业在吴中基础好、有优势,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在行业中发挥优势。”区委、区政府支持医药制造业做大做强的明确态度,进一步增强了医药行业企业家的信心,为吴中区医药制造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企业篇
——2013年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情况分析
综观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目前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企业,三大类企业形成梯队,龙头企业发挥领军作用,中小企业创新中求发展。
第一类是以惠氏、东瑞等为代表的外资医药制造企业。例如:
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系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2013年度被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评为“2013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2013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上缴税收超过1亿元。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是美国500强企业辉瑞集团在苏州投资的一家外商独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抗生素类药、多种维生素(善存)、钙补充剂(钙尔奇)、抗感冒咳嗽药、妇女保健品以及抗抑郁等多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013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利税超过8亿元。
吴中区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医药制造业的外资企业在行业内发挥了领跑作用。2013年,全区医药制造业的外资企业完成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17.9%;创造利税11.9亿元、利润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4.8%。2013年,全区医药企业完成出口3.78亿美元,同比增长5%。
第二类是以天马医药、吴中医药等为代表的大型本地医药制造企业。例如: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有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天禾化学品(苏州)有限公司等三个独立运营的子公司。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药物制剂、高级药物中间体、造纸化学品、多肽化学品等多个领域,总计有200多个规格种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医药行业拥有很高的知名度。2013年,该公司主持筹建了苏州市吴中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当选为吴中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副会长单位;公司产品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通过新版GMP认证,原料药车间通过新版GMP认证,部分原料药还通过了FDA、PMDA官方认证。在未来的经营中,天马医药集团将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专业生产、定制高级药物中间体及生物医药的研发和制造商。
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启动了GMP认证的软硬件改造,通过科学组织、严密实施,所属苏州中凯生物制药厂生物无菌粉针剂车间及苏州制药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含非最终灭菌)、冻干粉针剂、粉针剂车间等两厂五个剂型九个车间均通过GMP认证现场检查,获得三张GMP证书。公司产品匹多莫德口服液获健康报社、大众健康杂志颁发的“2013放心药奖”;产品洁欣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优秀奖;阿奇霉素注射液、盐酸阿比多尔片、注射用卡络磺钠、连芩珍珠滴丸、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5个品种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品注射用兰索拉唑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技术审评,顺利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现场核查。2013年6月,该公司被苏州市科技局评为“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3年11月,被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行业协会等五家协会评为“2013年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13年11月,被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评为AA级信用企业。
第三类是中小型研发、生产结合型医药制造企业。例如:
虎丘影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过去主要从事射线成像类产品和医用X光胶片自动冲洗机的研发和生产。随着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发展与普及,传统X光片的射线拍片机和用药水冲洗的洗片机已经渐渐淡出市场。该企业从2011年初开始,与上海力宝公司合作,研发医用胶片打印机。该机器可以通过DICOM 3.0协议,直接与数字式DR射线成像系统连接,把数字图像打印在热敏干式胶片上。在2012年年底,该产品经过初期的研发、样机制作以及小批试生产,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成功上市。目前该型号胶片打印机主要与胶片制造厂进行配套销售,目标市场是欧洲和中国。2013年,该机器总产量达到600台,为公司带来3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向国家缴纳税收200万元左右。2013年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5%左右。该公司准备在2014年以虎丘的品牌自主进行打印机与医用胶片的配套销售。
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于2013年由中外合作改制为中外合资。该企业是一家有50多年生产历史的西药制剂厂,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善的生产、检验、销售机构体系和力量雄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现生产注射剂、片剂、口服液三种剂型。2013年,企业自主研发的新药CK8,向国家食药监局进行了临床申报,并于7月份CFDA召开首次评审会进行评审;企业在美国获得了FDA 批准的“来氟米特联合乳清酸治疗Bk多瘤病毒尿症”的Ⅱ期临床研究批文,现已委托美国研究机构,与八家医学中心达成临床研究的合作协议,开展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工作;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布司他,2013年共完成492例患者入组,并成功通过了朝阳医院、蚌医附院基地三年复审的现场检查。2013年企业完成总产值24344万元,销售收入25857 万元,利税3734万元。
苏州市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一次性手术包、产包、手术垫单的企业之一,手术包内的手术大单和润巾采用国际先进的吸收材料和复膜技术,高分子垫单采用了先进技术。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医用无菌外科口罩”项目是吴中区2013年度工业转型升级立项项目。该公司坚持“优质的品质、优质的服务、高效的运作”的管理方针,2013年总产值、销售收入均超过三千万元:总产值33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销售收入31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纳税总额3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013年,该公司荣获企业所在地“纳税先进企业”、“2011-2012年度江苏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诚信优秀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医药行业商会2011-2013年优秀会员单位”等称号。
苏州太湖美药业有限公司2013年生产珍珠明目滴眼液1800万支;按2010版GMP标准完成了滴眼剂车间的建设、安装、调试工作,向省药监局申请GMP认证(已于2014年3月顺利通过GMP认证)。全年完成总产值2082万元,销售收入2344万元,利税420万元。荣获“全国重信用守合同企业”、“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消费者‘零投诉’企业”称号,“太湖美”被评为“苏州市著名商标”。
据以上企业情况分析,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各类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势头,亟待在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氛围中实现行业的崛起。
差距篇
——吴中区医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面对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区委、区政府的新要求,对照兄弟市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我区医药制造业存在着以下主要差距:
(一)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中,“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周边的苏州工业园区及省内的泰州高港区、连云港开发区等比较,科技创新型、规模龙头型企业仍显缺乏。2013年末,吴中区医药制造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有1家(大型工业企业是指从业人数1000人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仅4家,超10亿元的仅2家,超20亿元的只有1家。大型龙头企业的缺乏,产业引领作用显得较为薄弱。我省泰州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2013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85亿元,比去年增长15%。我区医药制造企业与兄弟先进企业相比,差距在逐年拉大。
(二)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从项目投资来看,吴中区医药制造业投入并不多。2013年末,苏州全市生物医药在建项目有108只,总投资172.5亿元,而吴中区只有4只,总投资2亿元,项目数及投资额在全市板块中处落后位置,行业后续发展乏力。从研发投入来看,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并不高。据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统计,基地内企业研究开发总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4.8%。目前,国内知名医药企业一般都超过5%,而国外知名企业一般超过10%,甚至超过15%。吴中区医药制造业的项目投入、研发投入的相对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全区医药产业的深层次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
(三)自主创新能力需加强。医药制造业具有开发新药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等特点,没有三、五年时间,没有一、二千万元的投入,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我区要有较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要有更多的创新药物,要培育参与国内外行业竞争的实力,有必要针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特点,加大研发、人才投入,争取苦战三、五年,创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药,进一步扩大“吴中药港”的影响力。
(四)高层次人才短缺。从2013年科技统计年报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数据来看,基地内企业大专及以上人员从业人员376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245人,占6.5%;博士以上学历人才80人,占2.1%。医药生产企业尤其是新药研制及高科技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企业,普遍缺乏研发人才,国内外的大型医药制造企业一般都有强大的技术人员团队,相比之下,吴中区医药制造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对策篇
——加快吴中区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扩大,医药需求将会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乃至“十三五”,将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医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吴中区必须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提升“吴中药港”品牌。
医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其显著特点是:高新技术应用密集、多学科的广泛交叉、高度的技术集成融合等,是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和引领多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随着新知识的更新与扩散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导致企业面临的研发压力不断增大。大型企业面临发展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待提高,如果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如何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闯出一条具有吴中特色的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道路?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
我们建议,采用开放式创新的思维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形成并保持创新优势,其与将技术紧紧地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封闭式创新不同,开放式创新是在技术、产品研发、产品和行业整合等各个阶段,企业积极寻求内外创新资源,组合成一个利用各方力量、各施所长的创新模式,从而实现在最少的资源投入下获得最大化创新产出。鉴于此,我们建议由区政府牵头,扶持几家重点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利用扶持企业和平台的人才、技术、产品转化、市场销售、资本运作的资源,通过医工结合、产学研结合,积极创新,逐步整合行业上下游和企业内外的资源,搭建一个一体化的开放性产业创新平台。
具体建议如下:
(一)关注新出台的医药监管法规,有效利用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加强对医药产业监督管理的新法规相继出台。例如,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都给医药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建议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新法规及与此相配套的政策,研究其内在意义,加强对区内企业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一机遇,本区内势必会掀起新一轮高技术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密集扎堆的创业高峰期。
(二)帮助医药制造企业确立做优做大做强的理念,提升企业规模。根据国际研究机构IMS预测,到2020年左右,中国医药市场有望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吴中区必须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更大力度推进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吴中区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不大。我们要采取措施,帮助我区从事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家确立做优做大做强的理念,学习泰州扬子江药业和连云港恒瑞、康缘等医药企业在管理、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医药规模经济。
(三)建立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管理的产业创新平台。在区内建立一个综合性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创新平台,采用开放式创新的模式,在技术、产品研发、产品和行业整合等各个阶段,利用各方力量,包括企业的内外部力量,在平台上共享,协力去完成新的技术变革或者企业经营层面上上下游的整合。平台要重点扶持在区内创业的高科技小微企业,降低高科技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经营成本。如有可能,将这类未来可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贡献的新一代企业借助产业创新平台汇集在一起,使其产生聚集效应。
(四)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加以扶持、指导。对于大型医药制造企业,是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如东瑞制药有限公司面临着突破15亿元产值瓶颈的问题,就需要政府组织会诊,帮助、指导企业突破瓶颈,谋求更高层面的发展。中小型创新企业应该是政策扶持的重点。扶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可以起到带动和鼓励区内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政府可以先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中小型创新企业,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帮助企业建立新产品中试生产基地,并将此类基地与全区的产业创新平台联系在一起,打造一个含联合研发、成果转化、过程控制、垂直一体化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