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专栏 | 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链承保回顾及形势展望
作者:苏州市医药产品公平贸易工作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点击数: 516发布时间:2022年6月24日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概况
2021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下实现加速发展,研发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承保规模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整体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细分行业看,西药承保规模最大,医疗器械受益于疫情影响出口险保额大幅上升,中药受制于规范化程度尚未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程度偏低导致出口规模有限,但国内市场潜力较大。从报损相关指标看,医疗器械的风险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细分行业,主要受防疫物资业务风险上升影响。
从承保市场看,产业链出口承保规模最大的是亚洲市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印度和美国仍然是承保规模最大的两个单一市场。从风险指标看,非洲业务风险保持在较高水平。
行业信息
01 政策和疫情加码,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疫情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重大机遇期,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1.6万亿美元。从细分行业看,西药方面,在医药产业高质量和创新发展要求下,原料药、创新药、疫苗出口等细分行业呈现良好势头。中药方面,疫情背景下,海外消费者对提升免疫力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迎来市场机遇。医疗器械方面,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各国加大了对中国防疫医疗物资的依赖。但随着各国疫情缓解,本土制造业恢复,2021年我国防疫物资产品出口下降较大。医疗设备方面,2021年底,由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这是医疗设备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表明了国家对加快推动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医疗设备出口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提高。
02 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呈现
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的要求与指导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特点。目前,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产业园区有67个,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为产业规模化与集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03 重点市场机遇大于挑战
从全球市场情况看,新兴市场是未来医药市场的主要增量。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非洲市场以及联合国采购等业务将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提供了广阔市场。2020年,我国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产品525.3亿美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有望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新机遇。2020年我国对RCEP国家出口医药产品327亿美元。非洲市场也是中国医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点区域之一,中非医药贸易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采购也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出口的重要市场方向。2020年联合国采购总金额达到223亿美元,医疗健康领域采购额比重最大。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参与联合国采购走向国际市场。
04 密切关注和防范防疫物资和疫苗产品市场波动风险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防疫物资等产品出口呈现爆发性增长。但随着疫情演变,产品供求关系及价格出现波动,风险呈现升高趋势。2021年我国部分防疫物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价格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全球新冠疫苗市场也将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疫苗出口或将面临同样的价格下跌风险。由于海外买方下游销售不畅或产品价格下跌等原因,导致买方拒收货物或拖欠货款,未来相关产品市场波动风险值得关注。
05 防范产品基础要素价格和汇率波动风险
为应对疫情影响,加快经济复苏,2020年以来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了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石油、煤炭、金属等基础生产要素价格一路走高,进而药品生产所需的上游化工原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加之国际货运效率下降和费用的不断飙升,以及防疫、人工等成本的增加,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均价创历史新高,但实际上出口企业利润增长有限。此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和波动,也对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一旦产品价格出现下跌,容易导致海外买方拒收或拖欠风险发生。
总结
2021年,生物医药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下实现加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展望2022年,伴随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及细分行业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落地,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细分行业将呈现多点发力,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等都给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同时,后疫情时代相关产品供需冲突以及价格波动等可能引发的海外买方信用风险值得医药出口企业高度关注。